防非复产,外购仔猪的复养之难是由环保导致的吗?
关键词:外购仔猪的复养
近期,关于部分人认为环保要为2019年生猪存栏量大幅下降,猪肉价格连番上涨负责任这一说辞,中国人民大学环境经济学教授王华在第五届中国环境社会治理研讨会上为环保“鸣冤”,并从时间节点和存栏数量两个方面用数据充分说明了理由。
众所周知,今年生猪产能的大幅下降,的确与环保无关,非洲猪瘟疫情导致的生猪死亡和恐慌性抛售才是主要原因。但是因非瘟引起的产能下降已成定局,现在最重要的应该是防非复产,而环保因素却间接的影响了外购仔猪的复养。
从今年国家出台的各项鼓励养猪的政策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方面都在环保上为猪场“松绑”,比如重申禁养区的范围;不得以改善生态环境为由,违反法律法规规定限制养猪业发展或压减生猪产能;优先支持异地重建等。可是这些政策到了地方却总是变了味,现在仍旧有不少地区打着环保的政策限制养猪,更别提鼓励养猪了。
环保对于外购仔猪的复养最大的影响,并不仅仅是拆掉猪场,最主要的是深深的打击了养猪人的积极性。为了当下不足的生猪产能各地是尽其所能鼓励复产,但为了一时之需而所做的环保松绑是否会在两三年后再次上演“一刀切”,毕竟老百姓的力量实在是太弱小!其实环保对于养猪而言,不应该是对立的,而是可以并存的,复产或许是一个重建环保与养猪之间平衡的契机,当然这需要政府给予养猪人足够的鼓励和可持久的长期规划,而不是简单的猪少了鼓励养,猪多了就禁止养。
环保是影响外购仔猪的复养的间接因素,那直接因素是什么呢?复养成功的几率。很多养猪人不想养猪或者复养,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怕猪场再次遭到非洲猪瘟疫情的袭击,在有效的疫苗没有研发出来之前不想再踏入风险巨大的养猪行业。的确,非洲猪瘟算是养猪行业迄今为止遇到的最厉害的传染性疾病了,但是它再可怕,也要遵循疾病感染的三要素: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疫苗是很重要,但它不是最终的唯一的防控手段,养猪养猪,外购仔猪的复养成功离不开“养”。
外购仔猪因为同时面临断奶、转群、贩运、接种等多重应激,猪群很容易再度爆发,这些都属于非瘟暴发的窗口期,如何平稳度过这些窗口期?确保猪场稳定的配套产品就显得十分重要!
用断奶乐肽+多肽保仔康+壮仔欣肽养猪(前2周按0.2%的比例添加断奶乐肽和多肽保仔康,后2周按1%的比例添加壮仔欣肽),减少应激,防控腹泻,预防掉膘,调理机能,提升免疫力,减少发病率和死亡率,让外购仔猪群平稳度过非瘟窗口期(外购进场2-4周期间)。同时全程添加百能抗肽调节非特异性免疫,提高猪群抵抗力,提高猪群非议瘟感染阈值,增强耐受力,降低猪场非瘟二次暴发风险!
总的来说,养猪人的压力是十分巨大的,外购仔猪的复养之难呈现了养猪人多方面的顾忌,但正是因为难所以进入门槛就高了,回报也就水涨船高,这就是技术壁垒起到利润大幅提升的护城河效应,可以让我们自由发挥的空间才会大。如何实现养殖过程中利益的最大化最终还是要靠养猪人自己的摸索,多肽保健无抗养殖伴您一路前行。